tags: 思维方式 系统思维
pages: null
天人合一是指天、地、人本原于一气,同构同律,相参相应的思维方式。天,即天地、自然。天人合一属于中国古代哲学的命题之一,天、地、人关系密切,故可从天地(大宇宙)的本质与现象来分析人的生命活动(小宇宙)的规律。如清·唐大烈《吴医汇讲·人身一小天地论》
:“人禀健顺之德,以生五行之气,隐于五脏,见于六腑。呼吸,即阴阳运输也;津液,即雨露灌溉也;光泽,即花木荣繁也;耳目,即日月晦明也。人身一小天地,信哉!”
天人合一思维,源自道家,如《老子·二十五章》
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”法,效法;道,规律。“道”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和规律,天道、地道、人道“统归于一”。《庄子·齐物论》
:“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。”明确提出天地万物与人类共生一致的观点,有着统一的本原、属性、结构和规律,故人当效法自然,顺应自然。《周易》
以阴爻、阳爻代表阴阳,构成三爻组合而成的经卦,即八卦;以经卦上下组合而成的别卦,即六十四卦,天、地、人思维寓于其中,谓之“三才(三材)”,以此解析自然、社会、人事等的变化。如《易传·系辞下》
:“《易》之为书也,广大悉备。有天道焉,有人道焉,有地道焉。兼三材而两之。”天道、地道、人道,其规律和法则相通相应。
天人同气,即天、地、人同源于一气。如《素问·宝命全形论》
:“人生于地,悬命于天,天地合气,命之曰人。”天食人以五气,地食人以五味,从而维持人的生命活动。人与万物相同,生于天地气交之中,气之升降出入、聚散阖辟的运动变化,形成万物生长化收藏、人体生命活动的生长壮老已。
天人同构,即天、地、人的结构相同。中医学认为,人是天地的缩影,其结构与天地相应。如《灵枢·邪客》
:“天圆地方,人头圆足方以应之。天有日月,人有两目。地有九州,人有九窍。天有风雨,人有喜怒。天有雷电,人有音声。天有四时,人有四肢。天有五音,人有五脏。天有六律,人有六腑。天有冬夏,人有寒热。天有十日,人有手十指……此人与天地相应者也。”
天人同律,即天、地、人的节律相同。天地自然的节律主要为年、月、日、时,人亦应之。年节律,由于阴阳消长而形成春、夏、秋、冬季节更替,人以五脏系统相应,形成“四时五脏阴阳”整体观。月节律,由于月之朔望,形成大地海水潮汐节律变化,人之气血,月满则盈,月亏则虚,故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》
说:“月生无泻,月满无补,月郭空无治,是谓得时而调之。”日节律,《灵枢·顺气一日分为四时》
谓之“朝则为春,日中为夏,日入为秋,夜半为冬”。并以此构建经脉“子午流注”理论,应用于说明脏腑经络气血的生理功能、疾病的诊治、针灸按时取穴以及养生保健。
天人合一,作为中医学的系统思维方式,指导着对人体生理、病理的认识,融汇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中。如《素问·著至教论》
说:“子知医之道乎……而道上知天文,下知地理,中知人事,可以长久。”因此,中医学始终把人的生命活动,放在天文地理、季节气候、民俗民风、社会地位、社会责任、生活习惯等天、地、人三大要素构成的宇宙框架之中去分析和权衡,以寻找其本质和规律,预测其发展变化。